自助刷卡過關的快捷,軌道交通接駁的順暢,網絡信息傳播的深遠,讓深港兩地的人們在文化消費方面有了越來越多的交流和融合。與深圳相比,香港有著更悠久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積澱,也有著更廣闊更國際化的視野,香港也因此有著更豐富的文化內容。
  無論是舞臺藝術,博物收藏,還是從今日開幕的香港書展來說,香港的文化消費對於深圳人來說吸引力仍然足夠。
  市民方小姐告訴記者,自己有很多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的朋友會專程前去逛香港書展。作為一個愛書、喜歡參與文化消費的深圳人,她也一早通過網絡預約了金澄宇、王家衛、嚴歌苓、閻連科等人在書展期間的講座。
  “趁著現在是暑期,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書展逛逛。書展之外,還可以看看近期香港的舞臺劇音樂會等演出,看看只在香港上映的電影,還有一些暫時未能到內地的展覽。”
  深圳人熱衷香港書展上“淘書”
  深圳人熱衷香港書展上“淘書”
  近期,香港文化消費的最重頭莫過於今日開展的第25屆香港書展。今年為期一周的書展以“從香港閱讀世界——越讀越精彩”為主題,特別邀請了香港著名作家董啟章為年度作家,計劃舉辦文藝廊、名家講座等一系列文化活動。
  今年的香港書展有30個國家及地區共570家參展商參與。其中,“國際文化村”首次吸引了日本的參與,也得到了沙特阿拉伯、以色列和哈薩克斯坦的加盟。
  此外,今年書展邀請到的名人與作者已逾300個,他們分別來自不同國籍,包括英國、美國、日本等。其中,《東京小屋》的作家中島京子與Hello Kitty第三代設計師山口裕子也將到書展參與講座。
  “香港書展可以說是華語族群里最盛大的書展。它的關註人群早已超越了香港的地域範疇,在廣東、華南乃至整個中國都有大批擁躉。”多年關註香港書展的媒體人梁小姐認為。
  對於書展的讀者構成,在此前的推介會上,主辦方香港貿發局展覽市場拓展總監尹淑珍表示,2013年參與書展的98萬人次中,其中內地讀者人數約為9萬,馬來西亞等華人較多的東南亞國家慕名而來的讀者也有一定比例。
  尹淑珍表示,廣深兩地與香港距離較近,文化與香港也息息相關,兩地居民與香港往來頻繁,故選擇廣深兩地推介。
  “深圳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佈的‘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’,閱讀氣氛濃厚,人們有閱讀的需求和習慣,也不吝惜時間和精力,更懂得辨析文字優劣,因此絕不會放過去香港書展挑選好書和與心儀作家面對面的機會。事實上,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,這幾年每逢書展期間,總有一些深圳人通過固定的路線早去暮歸,仔細看他們拿的袋子、宣傳冊,聽他們的對話和言談,就知道他們都是去香港書展的。”梁小姐說。
  “書展粉”人群不在少數,在一家設計公司工作的劉元告訴記者,自己曾在微信朋友圈上召集去香港書展,得到了上百條回覆,雖然大家預訂的日期不同,但大約有近20位朋友都能確定成行。“去年香港書展舉辦的時候,整個微信微博都被刷屏了”。
  “香港舞臺藝術更接近業界前沿”
  近期,林奕華的《梁祝的繼承者們》、《恨嫁家族》即將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。7月14日,香港著名導演林奕華在廣州大劇院舉辦“戲劇講座:我的英倫觀劇經驗與《梁祝》創作談”。
  講座之後,在國內舞臺劇界極具影響力的公眾平臺“愛丁堡前沿劇展”上,有作者這樣寫道:“在高鐵和飛機如網絡般密織的時代,愛戲的人,飛去倫敦和愛丁堡,或是從北京到天津、從上海到南京,從廣州到香港追戲,已經並非難事。為了與自己最愛的藝術家相逢,為了在劇場里讓剎那成為永恆,為了那新鮮的感受激發出內心澎湃的創意——跨城看戲,為什麼不?”
  相對深圳,香港的舞臺創作蓬勃,劇團及藝術團體眾多,也有林奕華等一批知名的華語舞臺劇導演。在政府及文化基金等扶持下,香港話劇團等每年都推出眾多的新劇。
  林奕華曾是深圳的常客,他導演的《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》、《賈寶玉》等作品都曾先後在深圳登陸,也曾多次將新戲的內地首演放在深圳。7月他的兩部戲在香港的演出也吸引了深圳粉絲的追捧。
  市民孟小姐早早就訂好了《恨嫁家族》的票,她告訴記者:“對於不太講粵語的深圳人來說,大多數的香港舞臺劇目都有語言隔閡,但是林奕華之前的舞臺劇是普通話演出,也讓我更容易瞭解他所要表達的想法。多場戲下來,覺得林的舞臺劇還是有吸引力的,也很願意花錢去香港看他的戲”。
  相比明星、名導和大製作的林奕華,香港話劇團的舞臺劇則讓深圳觀眾陌生一些。近期香港話劇團將有《安·非她命》和《三個高女人》上演。粵語舞臺劇的版本讓原本就使用粵語的廣東人劉永覺得自如。
  “我喜歡舞臺藝術,但在深圳能夠看到的題材有限,香港的很多劇目,雖然不見得質量有多好,但貴在種類和數量豐富,也有很多是與戲劇前沿接軌的劇目上演,你總能找到幾部貼近自己生活的劇目”。
  在購票之前,劉永會去查閱劇目的相關信息,找到一些讓他覺得有品質保證的因素。“品質保證並非是有沒有明星、幾分鐘笑一次那樣的噱頭,而是說這個劇目的劇本如何,有沒有得到過業界肯定,就像電影一樣,得過世界級大獎的電影再差也有個八成。”
  香港文化之行漸成深圳人休閑方式
  香港文化之行漸成深圳人休閑方式
  作為資訊領先的前沿城市,香港的國際化視野讓它擁有了更大的文化展台。在博物展覽方面,香港往往成為國際藝術進軍亞洲的第一站或者唯一一站。
  無論是曾在內地各個城市引發模仿熱潮的“大黃鴨”,還是匯聚世界珍寶的“巴塞爾”、以及畢加索、安迪·沃霍爾等人的名作展覽,香港的展覽對於熱愛藝術的深圳人來說有著獨特的吸引力。
  “近期我最關註的是《巴黎·丹青二十世紀中國畫家展》”,事先做足了功課的書畫愛好者何先生說,這個展覽展出的作品囊括油畫、國畫、速寫、版畫、雕塑等。
  “在深圳看展覽的感覺常常是不新鮮”,何先生說,深圳的博物館或者展覽場所太少了,大多數時候展出的項目比較常規,有分量的大展雖有但不多。在香港,由於展館很多,大大小小的展覽也相應多起來,尤其是在香港這個文化東西交融的城市,很多時候主辦方策展和布展的思路不一樣,著眼點更加新鮮。
  對於年輕一些的深圳人來說,充滿趣味性的展覽更加吸引他們的目光。“宮崎駿的動畫片是我的最愛,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他已不僅是動畫大師,而更是一位大藝術家。”在華僑城創意園,正在舊天堂選書的深大陳同學這樣告訴記者。
  近期,自己正在和好朋友相約一起到香港看《宮崎駿動漫展2014》。這是一個讓動畫迷興奮的展覽,共有超過1300件吉卜力工作室動畫電影的原創場面的手稿展出,當中包括宮崎駿最早的作品《風之谷》,多套經典作品如《天空之城》、《龍貓》、《再見螢火蟲》、《幽靈公主》、《千與千尋》,以至去年最新的《風起了》和《輝耀姬物語》作品。
  陳同學說:“香港的展覽內容非常豐富,而且大多數免費或者收取少量門票費用,比如這個宮崎駿漫畫展標準費用票價20元,學生票這樣的優惠票僅10元就可以看到,即使是學生完全可以接受。在國內,這樣的展覽如果收費的話肯定得幾十上百元才能看到。”
  隨著深港兩地進一步融合,到香港進行文化消費的深圳人甚至可以計划出種種“文化之旅”的線路圖。
  上午到會展中心或者二樓書店聽一場講座,買幾本書,下午到戲院去看一部內地沒有上映的好萊塢大片,晚上到文化中心看一場戲劇,或者到紅館聽一場懷舊的明星演唱會。曲終人散後,乘坐末班車過關回到深圳。
  “這樣充滿文化氣息的香港之行,正成為越來越多深圳人的休閑方式。”梁小姐說。  (原標題:香港書展上的“深圳粉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n55nny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